
幾乎每個市民都遇到過這種情況:去不同的醫院得辦理不同的就診卡,這些卡功能基本相同。就這樣手上有個三四張就診卡的市民不在少數。既然功能相似,為什么患者還要辦這么多就診卡?
近日,自治區衛生計生委衛生統計信息中心發布消息,以前新疆各級醫療機構信息系統各自為政,自治區將建立一個統一的平臺。醫生從區域衛生信息平臺通過身份證明,就可以輕松獲取患者的病歷及各項檢查結果,患者也不必再為重復檢查而煩惱。
而記者了解到,目前患者到醫院就診必須要辦理一張就診卡,時間久了,難免出現重復辦卡,市民提出質疑,為什么不能把就診卡統一起來?
現狀 功能相似互不“相認”
3月8日上午,市民梁文波陪著妻子來到自治區中醫院就診,首先在大廳掛號時用身份證辦理了一張就診卡。和其他醫院不同的是,這張就診卡中只記錄了患者本人的信息,沒有像其他醫院需要在就診卡上充值。
梁文波記得,兩個多月前,因為長麥粒腫還專門到市眼科醫院就診過,醫院同樣要求辦理了一張就診卡,收費1.5元。而在他手中,像這樣的就診卡他和妻子一共有6張,分別是四家不同醫院的。
市民楊女士之前曾因患病到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診治,掛號時辦了一張就診卡并做了彩超檢查。“醫生當時建議我做個小手術,考慮到做手術的話還是要離家近一點,我就又回到新醫大二附院去做手術,辦張卡是小事,大夫說彩超等檢查還得重新做一遍。”楊女士說:“就診卡內的信息醫院間是無法讀取的,患者多花錢也只能認了。”如果忘帶,或者遺失,還需要重新辦理。
而記者了解到,醫院的就診卡一般來說有兩種作用,一是記錄患者信息,二是充值交費,在就診時扣掉掛號費、藥費和其它檢查費用。目前這張卡在醫院都是被“強制”辦理的,如果少了這張卡,患者無法正常就診。
分享:
 |